欢迎您访问弘医堂膏药官方网站!
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网站通知:

庆祝弘医堂参展郑州药交会圆满结束!恭喜弘医堂江苏常熟店签约成功,恭喜弘医堂浙江省浦江县店签约成功,恭喜弘医堂广东省广州店签约成功。

招商加盟

联系我们

联系人:宋经理

手 机:13271583412

加盟电话:400-666-3412

地 址: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北环

您当前的位置是:首页 > 健康常识

弘医堂:一年中最热的中伏天,如何“热养生”呢?

   【导语】从本月22日开始,我们就进入2019年的中伏天了!


        好消息是伏天终于过去了四分之一,坏消息是还剩下 30 天的伏期,所谓“冷在三九,热在中伏”,全年最热的日子才刚刚开始。


        俗话说“初伏防中暑,中伏除病根,末伏躲老虎”中伏和头伏、末伏不一样,40天三伏期到了中间的部分,进入承上启下的转折20天。也就是说,在这转折期,如果不好好养生保健,人体健康就会滑向疾病那一端。



        伏天养生应该热着过


        夏季属火,气候炎热,是万物蓬勃生长的季节,也是人体阳气最盛、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。


    《黄帝内经》中说:阳气者若天与日,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。从中,我们不难看出阳气对于身体的重要性,如果损耗了阳气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。


        大自然有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的四季规律。夏天人体阳气外发,伏阴在内,根据中医“顺应天然”的养生原则,此时应该养护阳气,因为阳气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火力。


        古语讲“百病从寒起”,可以说寒邪是导致人体疾病的罪魁祸首,夏天是阳长阴消的季节,是添阳的最好时机。


        而寒邪非常容易损阳气,让整个人变得倦怠无力、新陈代谢缓慢、有汗排不出、身体畏寒、四肢冰冷、容易感冒、腹泻胃疼、患肠道疾病等。


        此外,还有一些病症不会立即发作,但会潜伏在体内,给秋冬季留下病根。


        如何“热养生”呢


        1、远离寒邪


        饮食上应注意少食生冷食物。俗话说,“冬吃萝卜夏吃姜,不用医生开处方”。


        夏天就应该用姜等食物来温中散寒,把生姜、红糖一起熬煮后服用效果更好。并且不要长时间吹冷空调。最好不要用冷水洗头洗脚,下雨天避免淋雨,因为冷水最伤阳气。


        2、用热水泡脚


        夏季湿气正当令,人的五脏六腑中属脾最怕湿,湿气阻滞在脾胃中,就会出现没胃口、爱犯困、没精神等表现。而伏天泡脚,正有助于祛除暑湿,让人精神振奋,增进食欲,促进睡眠。 


        泡脚时最好选择较深的木桶。再就是水温,水温不能太高,也不能太低,一般以40度为好。泡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入热水,以免水温下降,泡至身体微微发汗即可。


        3、常洗热水澡


        常用热水洗澡可以将身上的汗液冲洗一遍,使毛囊及皮肤保持清洁,还可使皮肤透气,促进新陈代谢,使皮肤各部分获得营养。


        水温一般控制在30℃左右为宜。另外,洗后用热毛巾擦脸擦身,还能够排汗降温,使皮肤透气,让人感觉到凉意和舒适。


        4、解暑要喝热茶


        不少的年轻人夏天喜欢喝冰饮,其实较解渴的是热茶,中国古人早已懂得以热茶解暑,用来散发内部体热。 


        通常饮热茶后,皮肤便慢慢发汗,而发汗能帮助体内热量散发,换言之,热量随即缓缓排出。


        但饮冰冷饮品,则热量较难在短时间内挥发,仍困于体内,只是口腔和食物短暂时间觉得冰凉而已,然后又会觉热。


        另外,亦可喝热姜茶,这具有发汗解表、温胃止呕、解毒的功效,一天一两杯即可,喝得太多反而过犹不及,多在中午前服用。


        5、运动必不可少


    《黄帝内经》里说夏季养生“使气得泄”,意思是说夏季人的气息要向外宣发,向外宣发就是今天所说的排汗,而排汗重要的方式就是运动。


        另外,运动还可以加强热适应,提高人体调节体温的功能,防止中暑和一些常见的热证。


        锻炼身体最好选择在早上,因为清晨时人体的阳气相对较弱,这时锻炼可以补阳气。还需要注意的是,不要进行剧烈运动,可以选择慢跑、太极、跳操等方式进行。


         6、伏天艾灸,冬病夏治


       “冬病夏治”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,它是根据《素问·四气调神论》中“春夏养阳、秋冬养阴”的原则。


        三伏艾灸根据中医“春夏养阳”的指导思想来顺阳补阳,达到“冬病夏治”的效果,用于预防和治疗冬季好发的虚寒性疾病,使一些宿疾得以康复。


        夏季对于身体虚弱者来说,艾灸的调理效果是非常好的。如果能在每年最热的‘三伏天’施灸就能增加机体功能,解决久治不愈的多种寒证、虚证、瘀血证等。



        伏天常见养生误区你中招了吗?


        误区1.大量吃冷食


        炎炎夏日,人们最常用的消暑方法就是吃冷食,如冰淇淋、冷饮和冰镇西瓜,因为清凉爽口备受欢迎。


        很多人因天气炎热不想吃饭,常捧着一大个冰镇西瓜,用来代替主食。殊不知西瓜性偏寒,吃的越多,对人体阳气的耗损越大。 


        中医认为,夏季人体的阳气呈向外扩散的趋势,体内阳气比起其他时期相对不足。这时,如果摄入过多的生冷食物,会严重的伤害人的阳气。


       误区2.休息太贪凉


        每到酷暑时节,晚上纳凉时很多人喜欢光着膀子四处溜达;整夜开着空调睡觉;甚至在地上铺个凉席睡觉。这些行为很常见,有很多人也就这么干。


       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,这些行为极易使身体遭受风寒,损伤阳气。 


        因为夏季人体玄腑常常处于打开状态,这时开空调、睡地板都会使寒邪之气更容易进入体内,因此不要一味追求凉快。


        误区3.运动后立即冲凉


        夏日适当的运动可以将体内部分“寒邪”和“湿毒”排出体内,但锻炼出汗后,不能立即洗冷水澡。


        因为,锻炼刚结束时,人体玄腑仍然处于打开排汗状态,这时如果立即洗冷水澡,玄腑来不及收缩,会让湿寒邪气入体。运动完后也不要马上吹空调,道理也是一样的。


       误区4.不同人群无需特别照顾


        酷暑难耐的夏季,我们经常发现一家人吃同样的食物,老人孩子吃完食物后可能立马就会出现肠胃不舒服的情况,而其他家庭成员并无大碍。有时,同样在家中吹空调,女性也比男性更易受凉。 


        中医认为,人与人体质是不同的,所以对抗寒气的能力也有所不同。一般青壮年体质较好,阳气相对较重,而老人和小孩则体质稍差,抵抗力相对较低,易受到“寒邪”之气侵扰。


        而女性因为其特殊的生理原因,更容易受到“寒邪”、“湿气”的侵扰。因此,体质较弱、阳气不足的人群,也就更易受凉,更应该小心寒邪侵体。




网站首页 | 新闻中心 | 产品中心 | 在线留言 | 联系我们 

版权所有:河南弘医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  豫ICP备15009971号